新聞中心

博賢科技有限公司集研發,生產及銷售為一體

服裝行業五大現狀倒逼供應鏈深化改革

2024-10-25


多年來,服裝行業零散、無序、低效,亂象叢生,加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內需持續降低,在這「寒冬亂世」中,中國服裝製造業危矣。 
 
  然而,一味怨天尤人已顯蒼白,空談徒說略感無力。在此之際,看清形勢跟進改革才是蒼茫大道。我們從「背景、人工、核心、精神、機遇」五個方面對服裝行業進行分析研究,服裝行業這五大現狀倒逼供應鏈深化改革已迫在眉睫,嘔心瀝血有血有肉。 
 
  背景:工業4.0與中國製造 
 
  不分行業,郎鹹平說:只要工業4.0在全球鋪開,中國製造將全線崩潰、解體。 
 
  目前智能化工業設備已經成為全球製造業升級轉型的基礎,發達國家不約而同地將製造業升級作為工業4.0的首要任務。以德國飛梭哈雷機車生產工廠為例,在工業3.0以前的時代,生產一臺哈雷機車需要21天,因為它的生產過程全部都是固定機械化的。但到了工業4.0的時代,一位顧客早上九點鐘下單訂購一個個人定製化的摩托車,這五大模塊統統活了,按照顧客的需要,自己找原料,自己找工廠重新包裝重新組合,在六小時之內就可以把私人定製的摩托車交給客戶。 
 
  除了時間大大縮短之外,智能化還有一個優勢,成本基本上下降40%。 
 
  中國目前製造業已經非常的困難,成本已經直追美國,如果美國推動工業4.0,成本再下降40%,我們競爭的機會在哪裏!德國英國的製造成本目前比中國高10%—20%左右,只要推動工業4.0,則成本將比中國低很多,我們競爭的希望在哪裏! 
 
  作為製造大國的中國,企業正面臨著嚴峻的經濟轉型,正處於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邁進階段,國家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與美國工業互聯網、德國工業4.0有異曲同工的戰略思路,可以有效地幫助企業實現升級轉型。 
 
  以大見小,立足眼前,服裝行業不改革,死的不一定是快的,但一定是慘的。 
 
  人工:就業問題凸顯,生產力當需解放 
 
  2024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765萬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萬人,雖然近年來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是今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依然再創新高。而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企事業單位用人相應減少,導致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加之在工業4.0的推動下,普通的重復性生產製造越來越偏向於智能化生產,工人就業壓力前景同樣窘迫。 
 
  視線放眼服裝行業,在傳統服裝供應鏈中,工人屬於工廠,工人的收入是計件數。為了下一個訂單能夠順利完成,通常要有一個預留時間用於調試機器,調整工序。當然在這個空閑期,工人也會有大量賦閑的情況,這就造成了勞動力的浪費。這種浪費在面臨整體深化改革的服裝製造業中是極其致命的。 
 
  因此,釋放生產力,促進工人自我升級是一個人員改革潛在的大方向。 
 
  核心:老生常談,庫存導致的經營風險 
 
  在所有製造業中,恐怕沒有幾個行業要比服裝行業對於庫存積壓產生的影響更加廣泛和深刻。這與時尚界的流行趨勢變化太快以及消費者需求不斷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傳統的供應鏈由於必須提前3-6個月下單,並且至少千件起定,致使服裝零售商大量積壓庫存,也就導致了現金流的周轉不夠靈活。更可怕的是,由於對市場的預測超過了半年,導致服裝品牌端很難把握當下流行趨勢,囤積了半年的服裝到後發現已經過時了,只得打折出售,再次壓縮了利潤。 
 
  庫存問題是始終困擾服裝行業的核心問題,誰能解決這個問題,誰才是服裝供應鏈的領頭羊。 
 
  精神:中國製造,匠心精神的空白 
 
  日本擁有數以萬計的百年老鋪甚至千年老店,許多日本企業能延續百年甚至千年的秘訣,就是持之以恒專註自己的事業,不為眼前的利潤所左右的「工匠精神」。意大利的匠人及工坊聞名遐邇,許多奢侈品大牌出自意大利的小工坊匠人之手。意大利的匠人,人人追求精益求精。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德語區國家,除了諸多知名的汽車、鐘表、家電品牌,還有一大批成功的中小企業,它們專註生產和製造,註重創新研發,並擁有大批高技能勞動力。這些企業在某些細分的行業領域做到全球領先,卻不被外人所知,稱得上是「隱形佼佼者」。 
 
  在日本、意大利、德國等國家,工匠精神都得到了很好地傳承。 
 
  放眼國內,李寧的悄然沒落,班尼路的轟然倒塌,匠心不在,一切的浮華都是過眼雲煙說散就散了,「中國製造」的靈魂,仍是國人努力的一個中國夢。 
 
  有空白就有市場,有情懷才成買賣。服裝行業中國製造,當用心製造。 
 
  機遇:交易環境惡劣,劣幣驅逐良幣 
 
  國內服裝市場由信息彼此封閉的大約100多萬個信息孤島(分散在全國的近10萬家面料檔口和約100萬家小工廠/作坊)組成。這個低端服裝供應鏈市場的規模高達約1萬億規模,但是這麽大的市場卻始終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畸形生態——只要價格低、能騙人就能拿到訂單,低質低價完勝。 
 
  如此畸形的市場當真可怕至極,細思極恐。但,這是否醞釀著另一個機遇呢? 
 
  機遇之下,服裝柔性供應鏈為趨勢點兵布陣 
 
  在長期的實踐中,針對以上幾點行業現狀,服裝供應鏈的先驅者們不斷探索,並為供應鏈的升級改革打開了新的思路:傾盡全力的打造一條服裝柔性供應鏈。具體操作是:通過利用智能化生產更精準的把握市場需求;通過社會化生產、深層次優化產能在柔性化供應鏈的同時解決服裝工人技術水平難以提高問題和工人的就業問題;利用「互聯網+」模式抓住流行趨勢並提高交易效率。 
 
  在工業4.0智能製造方面,國內的服裝行業先驅者早已躍躍欲試,但在前景不明的情況下,操作起來略顯畏首畏尾。此時,辛巴達供應鏈率先投入資金,與智能設備廠商合作,進行物聯網智能設備的研發,從平板切割機到自動鋪布機、電腦裁床、第四代縫紉機、全自動模板機等,實現數字化製造、智能化生產,建立了網絡化的生產設施。辛巴達的產能是以設備數定義,運用智能化的生產設備,通過辛巴達的互聯網系統自動接單派單,附近的閑散工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精力決定接多少單賺多少錢。這樣,整合了大量閑散產能,提升效率。每個產能中心按照生產環節劃分模塊,並把每一個模塊標準化,通過系統評級,優先給優秀的工人派單,工人收入提升,工作越積極,評分就越高;訂單越多,賺錢就越多。以良性的競爭規則,激發工人的積極性。通過這種模式來徹底解放工人生產力,達到既提升工人的收入水平又保證紡織服裝行業就業的穩定性。 
 
  在另一方面,很多工廠企業家一直為工人的素質與專業技能的難以提高而頭痛。傳統服裝供應鏈環境下,工人工作環境臟亂差,機械設備落後,工作時間不自由,工資沒保障,很多情況下為打滿一天的工要跑幾家工廠,工人無法專心提升自己的技能。現在,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產能、地域、時間的自由支配,機會的選擇,促進人才的流動,工人收入提高,開始潛心鉆研專業技能,提高素質,普通工變熟練工,熟練工逐漸變為互聯網時代真正意義上的匠人。 
 
  互聯網+時代,C端用戶的需求發生變化,促使個性化定製化的生產平臺出現。柔性供應鏈是基於這樣的需求出現,具有足夠的彈性,產能可根據市場需求快速做出反應,幫助服裝品牌商從過去的提前1年到6個月下單提前至10天,多款式小批量100件起訂,3天大批量翻單,無論大單小單均可以保證品質統一可控,及時交貨。對於客戶來講,優勢在於可以更加貼近市場去做生產計劃,而不用提前那麽長時間做預測,從而減少庫存,這將供應鏈對市場的柔性快速響應發揮到更佳。幫助品牌商抓住流行趨勢增加銷售機會,並消滅庫存積壓風險。 
 
  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國內經濟整體下行,在這種全國通貨緊縮的情況下,服裝製造業的企業家們更應該堅定初心,為客戶提供價格較低的放心省心的「服裝柔性供應鏈服務」,為消費者提供質量信得過的服裝產品,為工人、匠人謀求利益和發展。未來,需要更多的真正做實事的良心企業,為行業及從業者付出心血、做出貢獻。 (來源:全球紡織網) 多年來,服裝行業零散、無序、低效,亂象叢生,加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內需持續降低,在這「寒冬亂世」中,中國服裝製造業危矣。 
 
  然而,一味怨天尤人已顯蒼白,空談徒說略感無力。在此之際,看清形勢跟進改革才是蒼茫大道。我們從「背景、人工、核心、精神、機遇」五個方面對服裝行業進行分析研究,服裝行業這五大現狀倒逼供應鏈深化改革已迫在眉睫,嘔心瀝血有血有肉。 

© COPYRIGHT 2024  博賢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